情动公众、情感劳动、情感按摩、情感部落……新传越考越难了! | 专题保分变简单11
大家好啊!「专题保分计划」已上到“理论新闻学第三讲”,主讲人是网络与新媒体博士——大鲨鱼老师。这篇推文主要是分析新媒体用户的典型实践,比如数字哀悼、云端共育、日常vlog、以及磕影视CP等。
而这些典型案例均可看出:随着数字技术以及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情感、共情等要素在新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情动公众、情感劳动、情感按摩、情感部落等词,也在新传真题上络绎不绝。
“新黄色新闻”的题,2024年没人躲得掉!| 专题保分变简单09
“媒体融合”10周年,考察概率直翻一番!| 专题保分变简单07
小小“政务传播”,拿捏!| 专题保分变简单06
花10min节省10h,营销传播的专题我整出来了!| 专题保分变简单05
年年必考的“视听专题”,没几个人真正搞懂!
注意!每年都考的“智能传播”来了!|专题保分变简单03
融媒40周年,背到就是赚分啊!|专题保分变简单02
30分论述题:平台媒体化+媒体平台化|专题保分变简单01
注意:
「专题保分变简单」系列推文专题内容是基于文献和课件做的基础专题,包含部分典型真题、基础概念、速记版等板块哦!关于专题的深度解读和真题详解,建议参与我们的「专题保分计划」课程哦!
比如,该篇文章只是对大鲨鱼老师课程的第一部分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也只是新媒体典型实践中的小小一角。要想了解更多,还得扎扎实实上好大鲨鱼老师的专题课哦!
真题速递:
1、如何理解社交媒体中的情绪化传播(2024华中师范大学,440)
2、共情传播(2024郑州大学,440)
3、主流媒体如何防止情感转型的风险(浙江传媒学院440,2024)
4、情感劳动(清华大学,618,2021;四川大学440,2022;重庆大学440,2023))
5、结合具体实例或现象,试述数字媒介时代“情感劳动”的特征(暨南大学440,2023)
6、谈谈对社交媒体中情绪化传播的理解(华中师范大学440,2024)
一、情动公众
1、理论扩展
情动概念最初源自斯宾诺莎的哲学(概念来源),后经德勒兹重新阐释和发展,其中情动指的是情感的变化过程,是一种与感觉和情绪相关的精神身体状态,它不仅关注情感本身,还强调情感产生和变化的动态过程,挑战了传统的主体概念,强调身体和情感在主体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在包卫红看来,媒介技术是一种现代情动技术。她用“情动媒介”的概念来捕捉情动的直接性、中介化和大众传媒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将情动媒介视作一个球形的体验空间和生态环境。
韩炳哲则认为,数字化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情动媒介。(语料积累)数字媒介作为一种情动的放大器,不仅强化了情动强度,还极大提升了情动传播速度,促进了全球媒介化情绪的交流和数字情动文化的生成。
在他们看来,数字时代媒介化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在公共事件中的力量凸显,并日渐成为网民的一种公共实践。社交媒体的“连接可供性”激活了公众之间的纽带,实现了解放个人与集体想象力的表达和信息共享,促进了“情动公众”的形成。
“情动公众”是通过情感表达而被动员、连接或断连的网络公共形态,是经由网络技术改造的公众,暗示了人、技术和实践的互动空间以及从互动中演变出来的想象性集体。
这种在社交媒体“连接可供性”基础上的“互动可供性”让传统意义上作为被动接受者的新闻受众转型为情动公众,并深度介入到数字时代的新闻生态之中。
2、典型案例:数字哀悼
在网络祭祀平台中,有“我要献花”、“点亮蜡烛”和“我要留言”三个功能,也为公众的情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东航空难发生后,全国各地网友送出的鲜花涌入坠机现场,并逐渐汇成花海,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深切悼念。
还有网友选择亲自到坠机现场哀悼逝者。这种直达现场的哀悼更加注重身体在场的感受与遭遇,即便周遭再无旁人,现场的一草一木也会成为情动的触发器,为哀悼者营造出一种具身的哀悼情境。
甚至,每个月的 21 日,都会在博主抖音悼念一次遇难者,并引来大量同样关注东航坠机事故的网友前来评论区哀悼。这种纯粹由网友自发进行的情动仪式在每个月“快闪”一次,通过个体情动的力量,用“记忆的微光”点燃逐渐被遗忘的过往。
如今观之,在数字情动媒介的球形生态中,用户可以对公共性死亡事件进行中介化见证,在技术的情动支持下表达个体的情动体验,参与集体的情动仪式,成为“我哀悼故我在”情动公众。
二、情感劳动
1、理论扩展
情感劳动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阿莉·R·霍赫希尔德于1983年提出,(概念的提出)她认为情感劳动是指员工为了收入,按照组织要求控制自己的情感,进行符合标准的面部表情或身体表演。随着研究的深入,情感劳动的概念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企业员工,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和互动场景。
与普通劳动不同,情感劳动具有几大特性:
非物质性:情感劳动主要涉及到情感、情绪等非物质层面的劳动,其成果往往是无形的。
互动性:情感劳动需要在社会互动中进行,劳动者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传递和创造特定的情感状态。
目的性:情感劳动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为了获取某种利益(如收入、社会地位、认同感等)而进行的情感投入和管理。
复杂性:情感劳动涉及到对自我情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和回应,因此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比如,体育迷实习生会在无工资且受剥削的环境下,出于对体育活动的热爱进行一种“将残酷变成乐观”的实习工作,并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动力,这就属于“情感劳动”。
2、典型案例:云端共育
布诺威提出的“超额游戏”是用来解释劳资合作机制的一种模式,即工人和资方合作将单调的劳动过程转变为一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工人接受并认同了工厂的规则,而资方在游戏中则遮蔽劳动真相并获取了剩余价值。(理论积累)
“超额游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晒娃博主如何与平台方/资本方形成“劳动同意”,并乐此不疲的进行着诸如情感劳动等多重劳动与被动剥削。
而在“云养娃”现象中,晒娃博主是重要的主体之一。他们的情感劳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日常生活的情感投入、内容创作的情感动员、情境交流互动的情感交流、情境塑造中的情感展演。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晒娃博主进行情感劳动的动机是多元化的,包括了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分享与互动的乐趣、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多个方面。这些动机共同作用,使得晒娃博主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这种充满情感色彩的劳动。
资本方则借助晒娃博主的情感劳动实现利润的转化,通过对博主及云养迷分别进行“平台激励”和“信息茧房”式推送等多项行动,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洗脑”,使其自愿付出更多情感劳动,并使其认为自己得到了收益或快乐,从而进一步助推资本积累产生更多利润,实现新一轮的循环。
三、情感按摩
1、理论扩展
“情感按摩”作为一个概念,主要关联于新闻传播学、媒介文化以及受众心理等领域。它指的是通过媒介内容(如新闻、视频、社交媒体帖子等)对受众进行的一种情感上的抚慰、影响和引导。
数字时代媒介赋予了人们掌握更多信息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框定了人们看世界的“取景框”。算法逻辑下的数字技术,通过对受众的观看习惯进行画像,形成针对受众的消费内容宰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媒介为载体观察他人的日常生活,发现世界的变化与可能,是媒介对受众进行情感按摩的一种路径。麦克卢汉的著名论断“媒介即按摩”,指出媒介对我们进行了完全彻底且舒适的影响。
高度嵌入日常生活的互联网世界,通过巨量且重复的传播机制,以“快乐”“治愈”等正向情感达成对受众“情感结构”的形塑,从而实现一种情感按摩与情感驯化的可能。
2、典型案例:日常Vlog
“在景观中真实的世界被优于这一世界的影像的精选品所取代,同时这些影像又成功地使自己被认为是卓越超群的现实之缩影。”(语料积累)
Vlog呈现的视频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高度重合,但并不是真实生活平移至网络世界的直接展示,更像是一种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中的表演实践。经过设计与剪辑,Vlog成为一种理想生活的视频化书写。
理想化的日常生活景象赋予Vlog丰富且美好的情感内涵,为受众提供了情感消费的巨大空间。受众凭借“理想生活的体验券”,暂时脱离现实生活的牵绊,主动进入Vlog搭建起的情感域,在其间生成新的媒介化情感体验。
“替代性满足”作为 Vlog 生成的一种重要媒介化情感,为受众绘制出乌托邦式的情感域。“我很喜欢看Vlogger拍摄的田园生活,那种简单的环境,钓鱼野炊,田间漫步,都让我非常向往”。
但因真实环境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亲身体验存在风险与困难,许多人也明确表达,自己并不会因为向往这种田园生活就放弃现在的城市生活。
一方面,“替代性满足”联通了受众体验与理想生活想象,使受众在情感上得到了暂时的慰藉。通过视频界面的连接,受众虚拟性地走入他人展示出的美好生活,在视频影像中解锁无法亲身体验的实践内容,获得现实生活场景外的认知与情感加成。
另一方面,“替代性满足”搭建起受众与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共情通道,受众可以暂时脱离自我生活状态,将情感需求投射进视频主体,通过情感连接享受他人的情感体验。
四、情感部落
1、理论扩展
“情感部落”可以理解为在网络空间或现实生活中,由具有共同情感体验、价值观、兴趣或经历的人群自发聚集形成的社群。这些社群成员通过分享、交流、支持和共鸣来强化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封闭但又充满活力的情感交流空间。
它的核心是集体情感, 这种情感更强调的是一种“弥散的情感”“共通的情感”。群体在弥散情感包围下产生共通的情感、共同感受当下的氛围、共同分享行动带来的快乐, 这必然萌发群体“在一起”的心理。
“在这些部落中的情感, 如星云一般, 环绕着人们, 它构成了一种可感触的氛围, 把人们集合在一起, 形成‘可接触的关系’和‘弥散同盟’”。人们常说的“造势”“人气”从此种程度来说也可理解为集体情感。
从传统社会的赶集、社戏、节庆, 到现代社会的俱乐部、粉丝、学术共同体、歌星演唱会, 以及近几年流行的广场舞, 它们共同元素是“因聚集而产生的快乐”, 正是因为他们“在一起”产生了彼此认同和抱团取暖, 形成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 找寻群体归属感, 获得情感依赖, 从而形成社会性情感, 最终有利于社会团结。
与情感共同体相比, 情感部落是特殊的情感共同体, 马费索利认为部落主义具有如下特征:情感星云;非定向的在一起;宗教模型;可选择的社交;保密法则。
情感行动出自行动者内在力量, 因而较之理性更具有行动力, 当原子化的个体感到传统共同体效力日益降低, 个体会主动寻找与社会联结的新的共同体, 情感部落正因为强调“在一起”的集体情感将不同的人整合起来实现社会的有机团结而成为青年个体的路径选择。
2、典型案例:影视CP
目前,CP文化已经从小众和亚文化空间里破土而出并且繁荣于主流视野,一大代表就是热播影视剧中角色CP及演员真人CP的火爆出圈,如微博之夜开启最具荧幕CP感的明星艺人投票评选。
居伊·德波认为景观的统治力体现在与之匹配的景观空间上,景观空间使得真实存在的地理距离不断缩短甚至消除,人们虽然在实际空间上被分隔,却通过看同样的影像获得某种“共在性”。社会学家米歇尔·马费索利将“情感部落”定义为:因相同的情感聚集起来的族群及其联系。
影视剧CP便是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精神共在的媒介载体。景观是以图像为中介而建立的社会关系,符合共同审美的媒介内容具有情感共通性,喜欢同一对CP的人们即使在现实中从未谋面,却能迅速识别彼此的伙伴关系,想象到情感的密切联结,在“嗑生嗑死”中感受到群体的温暖和归属感。
群体的内部文化会进一步强化共同体意识,文化模因给不同的文化圈划定明确的边界,这体现在影视剧CP上就是每对CP都有自己专属的“糖点”和“梗”。
资深CP粉丝互相分享“秘密”,交换影视作品中的“亲密细节”。影视剧CP粉丝实践的场所与詹姆斯·保罗·吉笔下的“类缘空间”也有相似之处。类缘空间中信息和知识的分享至关重要,需要新手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不少网友表示“大大”是他们嗑CP的动力,“大大”是粉圈用语,指厉害的内容生产者,在CP文化圈中包括写文、剪辑大大和前线站姐等,他们产出的优质内容会在粉丝圈层内传播,甚至会破圈扩散并吸引新人“入坑”。
注意:
对比文章,大鲨鱼老师的专题课程更为深入丰富哦。因为,该篇文章只是对大鲨鱼老师课程的第一部分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也只是新媒体典型实践中的小小一角。要想了解更多,还得扎扎实实上好大鲨鱼老师的专题课哦!
福利:
添加小助手备注“情感传播专题”,即可获取本推文所有论文哦!
参考文献:
[1]张锦仪,田文.被消费的情感:媒介景观下影视剧CP的观看与再生产[J].新闻知识,2023,(08):11-18+93.
[2]孙宇心.媒介化情感的流动与延伸:以日常生活类Vlog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4,(06):104-109.
[3]张梦园,周裕琼.情动媒介与情动公众:东航坠机事故中的线上公共哀悼研究[J].新闻记者,2024,(08):45-65.DOI:10.16057/j.cnki.31-1171/g2.2024.08.002.
[4]李宁宁.云端共育:基于情感劳动理论的青年群体云养娃现象研究[D].烟台大学,2024.DOI:10.27437/d.cnki.gytdu.2024.000735.
[5]田浩.重估“情感公众”:用户行动与数字新闻研究的链路拓展[J].新闻界,2024,(06):13-21.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40711.003.
把握更多专题,赢在答题起!加入我们的答题冲刺课程,解锁 N 冲刺专题,让你答题更得心应手!
爱传播
九月开学大促
”9.1 - 9.30
爱传播金牌课程
王牌教辅
大促通通直降价🚀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胖胖
小E妹
小S
卷卷
往期推荐:
珍藏:2025新传备考生必下载的热点报告合辑(免费pdf版)
文化出海、舆论、算法、网络治理……8月的热点竟涵盖90%的新传考点!
“媒体融合”10周年,考察概率直翻一番!| 专题保分变简单06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